<th id="z91kt"></th>
<dd id="z91kt"></dd>
<strong id="z91kt"><address id="z91kt"></address></strong>
<th id="z91kt"></th>
  • <li id="z91kt"><acronym id="z91kt"></acronym></li>
    1. <dd id="z91kt"><center id="z91kt"><noframes id="z91kt"></noframes></center></dd>
    2. <li id="z91kt"><acronym id="z91kt"></acronym></li>
      旭宇:我是一介書生
      2023-07-06 10:05:00     河北新聞網    【字體:

      旭宇

      旭宇是書家,也是詩人,此前我們是知道的。我們甚至知道作家管樺筆下那條還鄉河,流經豐潤,流經玉田,過凈覺寺后,再向前不太遠,傍河就是那個生他養他的村莊。我們甚至還知道他原來叫許玉堂。甚至由他這個名字我們想到了元人王惲《玉堂嘉話》和明人焦竑《玉堂叢語》中的故實。然而,無論如何,彼此相見,對話之余,看到具有視覺和心靈雙重沖擊力的“何黃會”,一場“三人行”般的粉絲聚會,我們是未曾想到的。

      旭宇先生接受采訪

      記者:您有很多著作。有一部與眾不同,就是《寄給歷史之書札》。

      旭宇:2016年,《書法報》的主編在上海出的書法雜志上,看了我寫給王羲之的一封信,感到很新鮮,說我們今天的人給1600年前的王羲之寫信,信寫得很短,但是很有內涵,他們很感興趣。他們說,旭宇老師你在歷史上的研究不光是書法,在其他領域也讀了很多書,你能不能就以信的這種形式,多發表點看法?我說可以吧。因此,我思考我讀過的書,在讀書過程中,我對哪些人印象比較深刻,或是有所感悟,然后提出我的個人看法,用短短40個字、70個字,但不超過100字,來表述我對這個人的評價。出發點就是把我的所學,通過我寫給古人的信表達出來。

      記者:其中有一封是寫給老子的……

      旭宇:老子的思想,我是在有意無意當中接觸的。1967年,我上大學的時候,就讀老子《道德經》。那時候是朦朦朧朧的,感覺很奇特。后來我當了兵,把《道德經》還帶在身邊,1976年到了文聯工作,也一直在讀老子。讀到現在讀了五十幾年,一直沒有放棄。

      我讀老子,首先是修身!兜赖陆洝分杏羞@么一句話,“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”。我讀老子,想既修其心,也修其志。我把自己的所學所得,所理解的東西,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上要體現出來。在書法上、詩歌創作上、文學的評論上,甚至在我最近的繪畫上,都體現了老子思想給予我的智慧。我感覺讀老子晚年非常受益,就是把自己變成老子的粉絲。

      記者:您也追星。

      旭宇:追星很正常,我也追星。我是“兩族”出身,其中就有一個“追星族”,我追的星是古代的賢圣之星,老子、孔子、屈原、司馬遷、王羲之、顏真卿……這些人是我心中的明星,他們照亮著我。我可以做他們的粉絲。

      2008年秋,旭宇先生在北苑書齋修改詩稿

      記者:80歲之后,您開始畫畫兒。

      旭宇:我從小時候就一直喜歡繪畫。上中學的時候,老師就想把我培養成畫家,但是因為我是班里的團支部書記,就把這個愛好給“槍斃”了。后來,上了大學,我幾乎把河北大學圖書館所有的畫冊、所有的書法集都翻閱了一遍。從那時起,我就對繪畫有一種獨特的想法。繪畫和書法一樣都是藝術,藝術應該傳道。真正的藝術家得有責任心,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。

      疫情期間,在家讀書,有所感悟,我就用繪畫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,因為繪畫比較具象。

      記者:在畫兒上您還題了詩。

      旭宇:如果說沒有詩,沒有情感,沒有溫度,那么這幅畫就是沒有生命的。我的繪畫,我自己叫它文人畫。因為我是個學生,是個文人,我追求的繪畫和那些專業畫家是不一樣的。我不是為了繪畫而繪畫,是為了載道而繪畫,是追求一種思想,追求一種道德。所以我的每一幅畫都有一個題目,都有一首詩,甚至是四首詩。詩和題目就傳達了我為什么要畫這幅畫。

      我沒有想當個畫家,現在也不是個畫家。80歲以后學習畫畫,畫得不好,但是表現了我的一種追求。

      旭宇先生近照

      記者:最初,您被人認識,還是因為詩。

      旭宇:我從中學時代就寫詩。第一次發表詩是在1959年的《唐山勞動日報》。那時候能夠在報紙上發表一首詩,是多么受鼓舞。學校同學們還朗誦過,在墻上貼過壁報。那時候的夢想是當詩人。我好多同學給我潑冷水,但是,我還是有這個夢。我要追夢啊。最后,還真成了詩人。

      有的朋友說這詩人呢還不如賣油條、豆漿的,賣油條、豆漿還能夠解決吃的問題,詩能解決什么呀。但詩是精神食糧,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,不能離開詩。我新詩寫得最多,從1958年開始寫,一直寫到現在。在寫新詩之余,我更喜歡古典文學,喜歡唐詩、宋詞、元曲,但是更多地喜歡古風。古風相對來講比較自由,講究文辭,基本上不講究平仄。我寫古詩詞,大概算起來有三百首了。我偶爾寫律詩,但是不主張寫律詩。

      詩言志。志應該有一個規范,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?這有個道的問題。藝術應該載道。

      記者:《長城》雜志創辦的時候,您擔任了詩歌散文組組長。

      旭宇:我轉業的時候是1976年。我們河北省文藝組組長是大詩人田間,我愿意到這個單位來,他很歡迎。搞了幾年行政工作后,就把我安排在新創刊的《長城》,任詩歌散文組的組長。

      任這個組長,我想為河北乃至全國的中青年作家服務。不發自己的作品,要發就發青年朋友的作品,發全國有名的詩人的作品。我推出了“河北青年詩人十一家”,這“十一家”現在都活躍在河北的詩壇上,成為河北詩壇的骨干,乃至成為一代有名的老詩人了。

      記者:后來您又當過《詩神》的主編。

      旭宇:當時我在辦《民間故事選刊》,很盈利,領導讓去當《詩神》主編,把這個賺錢的刊物交給文聯,我也沒有怨言,欣然同意。既然我是個寫詩的人,我去辦這個詩刊也是一種歸位。

      記者:《詩神》辦得風生水起的時候,你又交給了年輕人來接手。

      旭宇:因為我相信青年朋友。你辦得再好,也不能終生在這個崗位上。要知止。因為你的生命是有限的。應該有一種讓賢的精神,文藝事業甚至所有的事業,都是日新月異,后浪推前浪。什么事都要落幕。盡管是落幕,我們還要有追求,還要精進,晚年不要松懈。

      旭宇先生近照

      記者:說到詩,不能不說書法。您曾擔任河北書協主席,您倡導“蘭亭精神”,在業內曾引起相當大的反響。

      旭宇:這一晃二十幾年了,河北那時處于書法事業低谷狀態,書家們都很想改變現狀。如何走出低谷?我就想辦法,走群眾路線。眾人拾柴火焰高,我們在三年之內搞了三件大事。第一件是第四屆全國新人展,這是國家級的展覽;第二件是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;然后,又搞了中國書協首屆學術研討會。在這三大活動當中,河北的書法隊伍形成了,群眾力量形成了。這種情形之下,要搞好書法,把這些人培養成才,我覺得要有一種精神來指導。我提出了“蘭亭精神”。

      記者:其具體內涵是……

      旭宇:第一是團結協作的精神。第二就是學術研討的精神,切磋砥礪。第三點,就是治學,敬業,一起研究如何把藝術搞上去。蘭亭精神是在河北需要的基礎上,總結了當代書法的現狀之后提出的。

      記者:您還提出了“今楷”理論。

      旭宇:這也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。我當中國書協副主席,兼楷書委員會主任。當時也做了調查研究的,因為參加全國的展覽,看了好多的書體,感覺楷書被冷落了。人們都寫行書,寫草書,尤其是行草盛行,楷書入選率最低。人們都感覺楷書比較死板,一到國展的時候,評委們看這楷書都一個面貌,像印刷出來一樣,沒有神氣?瑫胝衽d,要想符合時代精神,要想讓這些書家和我們的時代能夠契合起來,需要有一種新的動力和精神。

      時代變了,要求楷書要藝術化,要有美感,要有個性,要能適合時代精神。我就在楷書委員會提出這個理念。唐朝人可以寫出唐楷,北魏時寫出了魏碑魏楷,我們能不能夠寫出今天人的審美追求,我們今天的楷書。我說我起個名字,叫“今楷”。

      旭宇先生近照

      記者:聽說您編過一本《今楷論叢》。

      旭宇:二十幾個委員大部分人都同意這個觀點,但是也有些委員有不同的意見。后來我說各位朋友辛苦一下,把你們的不同意見都寫成文章,反對也好支持也好,咱們在報紙上進行討論。在河南的全國性報紙《書法導報》上開了一個專欄。關于今楷的討論非常熱烈,公開討論一年時間,最后支持的人還是絕大部分。我把不同的意見、不同的批評編了一本書叫《今楷論叢》,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公開發行。我從來不搞什么壟斷,也不搞一家之言,我們這個討論也是百花齊放。

      今楷應該怎么寫?我總結了幾點。比如說楷書好比是站著的,行書是走著的,草書是跑著的,這個人站著立正是一個姿勢,稍息也是個姿勢,站著像模特一樣擺個姿態也是站著,為什么不可以像模特一樣擺個姿態讓人很欣賞呢。這個楷書就是說在那不動,但是他可以做個姿態。今楷就要把楷書寫得千姿百態,只要是楷書都行,你覺得怎么好看怎么寫。

      2006年3月,旭宇先生受西泠印社之邀題墨于孤山之上

      記者:您給自己定義為“兩子”“兩族”。

      旭宇:其實人生啊,我覺得都應該有一個目標。在這世上我走過了八十幾年的時間,回顧過去,展望未來,我覺得我自己就是“兩族”“兩子”。兩族第一族我是草根族。我特別欣賞一部書叫《菜根譚》,里邊有深奧的哲學思想的表述,說要是自己能夠理解自己是個草根子出身,那就不怕風不怕雨,堅持認清一種道路,繼續前進。那么還有一“族”就是“追星族”。

      “兩族”與“兩子”是密切相連的。好多人認為我是書香門第,我說非常不對,我就是農民家庭出身,我是農民的兒子。我今天能夠取得一點成績,感恩我們社會各個方面培養了我。第二,我作為另一個“子”,就是“學子”,做一個終身的學生,不斷地學習,不斷地提高自己。在我個人看來,人品里最高的追求和修養是讀書,讀好書,讀經典之書。人生能夠讀書才是最幸福的。一生能夠與古人相伴,與經典相伴,與古人那種高境界的追求相伴,得到他們的啟發,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。

      我之所以80歲以后還繼續畫畫兒,繼續寫詩,繼續寫書法,都源于讀書。我現在最主要的修身就是讀書。只有讀書,你才能理解古人圣賢是怎么做的,我們應該怎么做。

      記者:2004年以后,您向家鄉玉田縣以及博物館、河北大學都捐贈過書法作品,還有珍貴的藏品。

      旭宇:我好比是一個冰糕,冰糕上面有牛奶,有彩色的東西,有巧克力,中間就是一個木棍,我就是中間那個木棍。外邊的牛奶呀,巧克力呀等等,這就是你所有的名聲。教授啊,學者呀,書法家,詩人,這些外在的都是外加的東西。你的本體,你的本真,就是那個木棍。我總結了三句話:對上蒼,對自然法則,要有敬畏之心;對于我們的社會,我們的歷史,我們的文化,我們的祖國,我們的人民,我們的老師,要有感恩之心;對我個人而言,要有知足之心。

      知足,又要知不足。對自己所取得的所謂的榮譽、地位,就要知足;知不足呢,要當一個學生,繼續地學習下去。學習也包括奉獻,這也是一種感恩吧。

      (根據錄音整理,有刪節。)

      (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 康瑞珍 李為華)

      一場“三人行”般的粉絲聚會

      杜甫說,“庾信平生最蕭瑟,暮年詩賦動江關”。入過詩圣法眼的南北朝詩人庾信,宋人黃庭堅也青睞有加。黃庭堅是吟出“桃李春風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燈”的詩人,也是臻“凌云健筆意縱橫”之境的書家,感銘于心,他曾手書庾信詩冊。此書冊傳至清代,到了何紹基手上。“便擬荒鞋向山院,尋碑去掃荒莓苔”,何紹基是詩人,也是引領風尚的書家,黃庭堅此作,讓他不僅見識了書家黃魯直“筆情閑逸,不為過于遒肆,殆與詩同意”,神馳詩人黃山谷“作詩錘煉密栗,亦于開府有微尚焉”。打動他的還有更多,書法固然妙,但“觀此冊者,又豈徒重其筆跡之妙也哉”。

      關公戰秦瓊,成為笑話,皆因為虛妄,現實中辦不到。不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兩個人打不起來,卻有可能穿越,進行靈魂對話。倘若同道知音,便不受制于時間和空間的局限。通過書寫,黃庭堅與庾信進行了一場靈魂對話,同樣通過書寫,何紹基也與黃庭堅進行了一場靈魂對話。

      黃庭堅的書冊何紹基看到了,我們沒看到。它是否尚存人世我們不得而知。欣賞何紹基與黃庭堅的靈魂對話,我們是通過另一件作品。

      它是旭宇的珍藏。

      士人的古雅最直觀表現于其文其字。更有一種無形的古雅,漫溢于言談舉止之外,是通過與其相關的事或物展示出來。紫紅色木制書案和書桌,茶幾,相配套的太師椅和藤椅,博古架與木柜上的梅瓶和春瓶,青花瓷葫蘆,一尊沁了光陰之色的白石佛首……旭宇家寬敞的客廳,最醒眼目的還是它——何紹基一件行書作品,內容乃黃庭堅一段頗具意味的書論節錄:

      ……夫作字惟尚華藻,落筆不實,以風檣陣馬為痛快,以插花舞女為姿媚,殊不解古人用意處……

      與今天流傳的本子比,何紹基所書,字句稍不同。主人說,原為四幅,首尾缺,存中間二幅,得之保定,原藏袁項城后人手。雖非完璧,然一眼望去,注意力便被甚深吸引。喜出望外,譬如追星,追到了何紹基,同時跟黃庭堅不期而遇。

      旭宇是書家,也是詩人,此前我們是知道的。我們甚至知道作家管樺筆下那條還鄉河,流經豐潤,流經玉田,過凈覺寺后,再向前不太遠,傍河就是那個生他養他的村莊。我們甚至還知道他原來叫許玉堂。甚至由他這個名字我們想到了元人王惲《玉堂嘉話》和明人焦竑《玉堂叢語》中的故實。然而,無論如何,彼此相見,對話之余,看到具有視覺和心靈雙重沖擊力的“何黃會”,一場“三人行”般的粉絲聚會,我們是未曾想到的。

      同為詩人書家,黃庭堅實踐和理論并重,其啟迪后生的心得,何紹基深契于懷,故下筆痛快沉著搖曳生姿神采飛揚,而這種契合,年逾八旬自稱一介書生的旭宇先生當有戚戚焉。(劉學斤)

      關鍵詞 :旭宇
      >>>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河北省文藝網<<<
      打印 收藏本頁
      稿源 : 河北新聞網      責任編輯:趙若熙
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友情鏈接
      網站簡介   |  聯系我們   |  廣告服務   |  監督電話

      主辦單位: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
      冀ICP備16029069號-1  冀公網安備 13010502002019號  技術支持:長城新媒體集團
      最佳使用效果:1024*768分辨率/建議使用微軟公司IE9或以上

      国产午夜精品91久久影院无码_卡一卡二高清无码区_欧美韩日本一本交道免费_国产精品秘 入口久久熟女
      <th id="z91kt"></th>
      <dd id="z91kt"></dd>
      <strong id="z91kt"><address id="z91kt"></address></strong>
      <th id="z91kt"></th>
    3. <li id="z91kt"><acronym id="z91kt"></acronym></li>
      1. <dd id="z91kt"><center id="z91kt"><noframes id="z91kt"></noframes></center></dd>
      2. <li id="z91kt"><acronym id="z91kt"></acronym></li>